“人人,再见;再见,青春。”
2018-11-19 10:43:51

1月14日早晨8点,人人网发布公告,宣布人人公司将人人网社交平台业务相关资产以2000万美元的现金加4000万美元的股票对价出售予北京多牛传媒,自此,人人公司将专注于境内的二手车业务和在美国的投资业务。

人人网CEO陈一舟说:“很高兴为人人网找到一个新的归宿和起点。”

然而对于人人网曾经近2亿的注册用户来说,哪有什么新的开始,故事已经到了尽头。

彼时,他们还是刚刚逃离高考噩梦的青涩大学生,抓住人人网这个宣泄口乐此不疲地表达着自我;现在,他们苦思冥想记忆中的账号密码,费力登上网站,发布最后一条状态:再见,人人


还有更多的人登陆了人人网的手机客户端,结果发现连发布状态的按钮都找不到,一个明晃晃的“我要开播”,和首页上让人眼花缭乱的美女短视频,显示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人人网早已从一个社交App,转型为短视频和直播应用。

他们只能压抑住心中的不舍,卸载了这个承载青春记忆的网站,转而去微博上说出那句告别的话语,和千千万的人一起来缅怀过往,“人人网被卖了”迅速站上热搜榜第一。


回首过去,曾经的人人网从起步到巅峰,虽历经波折,但也风光一时。


从王兴到陈一舟


时间回到2003年,当时中国有几千万在校大学生,他们有极其活跃的思维和精彩十足的生活,需要一扇窗口展现出来。王兴最早抓住了中国大学生躁动的内心。

王兴,2005年创立校内网


2003年,在美国读博的24岁青年王兴带回了“六度分割理论”:通过5个以内的中间人,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。

短短两年时间,2005年,“校内网”横空出世,在当时逐渐火爆的校园SNS领域,王兴打响了自己的成名之战。


成名不代表成功,创立校内网之前,王兴成功搞砸好几个项目,终于做出一个有模有样的产品,结果在风云激荡的SNS大战中弹尽粮绝,压力之下把自己辛苦抚养的孩子拱手让人。自此,王兴仿佛背上了一个魔咒,连续创业十几年,要么失败,要么卖身,直到美团上市才算是真正成功。

被王兴卖给千橡集团的校内网,迎来了新的掌舵人陈一舟,但陈一舟把校内网的运营交给了从搜狐来的25岁青年许朝军。

许朝军同样对六度分割理论感兴趣。这时校内网的定位更加明确,大学校园内熟人社交的模式也被验证可行,脱离了清华、北大、人大三校的限制,推广到全国各大高校。

实名制是校内网机制的核心,用户可以通过校内网梳理出清晰的人脉圈层,并逐步扩张。


“上人人,找同学”


“上人人,找同学”的口号被提出来,通过个人资料的完善,你可以在网上找到你的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学各阶段的同学。

里面有你当年偷偷喜欢却不知道名字的隔壁班女生,有成绩总是给你垫底、毕业就各奔东西的救命恩人,还有一起为地震捐款、一起参与网上奥运圣火传递,或是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网友们。

校内网等SNS网站的出现为社交领域填补了空白,开辟出介于陌生人和亲密者之间的“熟人社交”。

许朝军成功打造了一个封闭生态,一个只属于高校学生的社交圈子和舆论空间。广大青年也真正认同了校内网,把这一方天地当作自己在互联网世界的安身立命之所,乐此不疲地向身边好友、老师、同学安利校内网,无数“校园大使”不拿一分钱,自愿承担起推广宣传的任务,帮校内网占领市场份额,颇有一种80万辆小推车打赢淮海战役的感觉。


校内网的巅峰


2008年,“校内网”更是达到了巅峰,全国数千所高校入驻,不仅在校学生,学生组织、校园官方媒体等高校相关的组织或个人,都在校内网开通了账号和公共主页。

校内网真正地把一个代际群体聚集起来,自身也有了清晰的定位和独特的文化氛围,整个校内网洋溢着青春、理想的气息。校内网也成为社交网络中青年最主要的表达窗口。

如果按这样的模式走下去,校内网可能就像今天二次元聚集的B站、文青根据地豆瓣、直男主场虎扑一样,成为大学生群体粘性最高的社区,一批批大学生来了又走,把最美好的青春回忆留在这里,像当年的很多人“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册校内网”一样,不断有新用户加入,并维持一个较高的活跃度。


校内网更名人人网


然而历史没有假如。2009年,校内网正式改名人人网,新的名称暗示着陈一舟的野心,虽然现有的几千万大学生用户为网站带来了不少收入,但大学生就那么多,想要达到上亿的用户量,必须推广到其他人群中去。开心网奇迹般的崛起速度也迫使人人网加入到圈地运动中,在社交这片由蓝变红的海洋中,人人网没有别的选择。

校内网改名人人网后,一个属于中国SNS的巅峰时代也随之到来,腾讯帝国QQ,QQ校友、开心网、朋友网、Qzone等跳出来抢食,而更大的敌人还隐藏在角落里,等待发动致命一击。

改名后的人人网虽然没有抢占SNS头把交椅,但也在稳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,新注册的用户越来越多,成功跳出了大学生的圈子,形成了热闹的社交氛围,但属于校内网的那种气质也逐渐被冲淡了一些,此时的人人网越来越像中国的Facebook了,可还没等人人网成长为Facebook,互联网的潮水又再次涌动起来。


人人网的没落


2009年9月,新浪微博悄然上线,后面跟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。2011年,微信上线。从2012年开始,很多人人网的用户突然有一种感觉,周围人仿佛在一夜之间迅速撤离人人,公共话题讨论去微博,私人生活展示去微信,人人网刚迎来自己的巅峰,就走上一条下坡路。

此时已经正式接管人人网运作的陈一舟还没有嗅到危险,人人网蒸蒸日上,大量的用户带来了高额的广告和游戏收入,纽交所的钟声更是让他站在了中国互联网的山顶。

逐渐褪去了青年底色的人人网,虽然用户总量在增长,但用户的粘性却在降低。闻到流量的香气,曾经活跃在天涯贴吧各地的段子手们入驻人人网,一时间内容充盈。可全都是和大学生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,人人网红冒出不少,但很少是校内红人那样被周围人挖掘出来的,更多是推广包装的结果,人人网失去了留住核心用户的核心理由。

现在提起人人网,不少人还是会说起那个响亮的头衔“中国社交网络鼻祖”,只是,很多曾经的用户会评论陈一舟的策略:“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典型。”

其实也不怪陈一舟,人们总是奔赴新的世界,人人网只是太急于把他们留住,结果反而加速了他们的离开。

人人网的几次转型都紧追移动互联网的风口,但每一步都没有踩在点上。2012的手游,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,2016年的直播,2017年的二手车,2018年的区块链,一年一个项目的节奏上马,人人网为了扭亏止损,紧跟时代步伐,生怕错过每一个当时最赚钱的业务模式,别说什么青年特质,就连社交底色都逐渐失去,坚守在人人网的老用户们越来越不清楚,人人网到底是个什么定位。

这次卖身给多牛,不管人人网变成一个小众的话题空间,还是继续走直播短视频的路线,至少先让那些在人人网上哭过笑过的青年们,好好地说一声“再见”。

“人人,再见;再见,青春。”

互联网专业玩家

为您策划专属互联网战略

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

4009-180-190  微信号:xmphnet

官网:www.xmph.net邮箱:001@xmph.net